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在2月3日的能源会议上表示,今年国家对电力的总投资将达5800亿元;而中电联在2月4日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发布会上将上述投资预期提高到6500亿元左右。
不管是5800亿元还是6500亿元,在当前电力已经过剩的情况下,电力投资有增无减,新增的发电能力将如何消化?这是否会令电力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
根据中电联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为5763亿元,则2009年高达6500亿元的投资将在2008年投资的基础上再增加12.8%,远高于2008年1.52%的增长速度。历史数据显示,2003至2007年,我国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分别达到9.77%、13.02%、16.91%、20.27%、14.4%。从2004年到200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以每年大约1亿千瓦的增量从4亿千瓦级增长到7亿千瓦级。
在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电能力的快速膨胀不仅没有过剩的苗头,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出现电力紧张的态势。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电力需求快速下滑,全年发电量增速比2007年回落10.32个百分点。
由于发电量增速逐月放缓,在新增装机规模仍然较大情况下,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幅度较大。中电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677小时,同比降低337小时。其中,火电4911小时,同比降低427小时。各省设备利用小时普遍下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此前也不无忧虑地表示,“在当前情况下,能否还像过去几年那样大上电力项目,每年保持1亿千瓦的装机增长规模,这值得认真思考。实际上,我认为不能这样。”
面对电力过剩,2009年投向电力行业的巨资到底应该怎样分配,显得尤为关键。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学专家林伯强表示,首先应当考虑电网投资。电网投资不受电力过剩的影响,我国电网发展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二者的不匹配使得我国电力输送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而当前电源投资放缓,正好为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认为,当前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今后将重点建设核电、风电基地,以及开发西南地区的水电。今后投资重点将不再集中于火电。而这些清洁电源的建设周期较长,当前的投资并不面向未来一两年,而是为今后较长时期的电力需求做准备,因而不必担心短期内发电能力进一步过剩。
在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看来,电力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遵循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同时又要遵循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电的强劲需求。
事实上,电力系统是一个联系密切、快速反应的庞大系统,供给与需求必须瞬时平衡,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较长周期,电网安全运行要有一定的备用。王永干认为,要确保电力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需要电力发展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此外,要实现电力结构调整,实施“上大压小”政策,也需要一定的电力富裕量存在。
由此看来,在电力过剩时期,持续增长的电力投资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投资的结构要适应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中电联预计2009年全年电源投资将在3000亿元左右,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投资比例特别是核电投资比例将继续提高;而电网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达到3500亿元左右。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