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和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通过发展核电,来缓解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问题。中国核电发展的终极目标很清楚,即实现核电自主化。为此,在核电项目建设中,约占总投资50%的核电装备制造自主化,则被政府有关部门看成是我国核电自主化的关键之一。
在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核电产业是一个高技术战略产业,而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则是核电的核心技术。实践证明,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为此我国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这是我国核电发展的必由之路。
初具设备自主化实力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当前中国的核电设备自主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了解,作为国内重要的核电建设业主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分别依托工程项目,大力推进了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的自主化进程。
据了解,多年来中核工业集团通过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二期扩建、巴基斯坦恰希玛工程等核电项目的建设,积累了大量数据和设备制造经验,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和工艺,在一些重要环节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已有的核电设备国产化成果上,中核工业集团又以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福清、方家山核电工程为依托,积极支持帮助国内生产厂商,在关键核电设备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在国内首次实现全部国产化。福清和方家山项目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锻件的评定和供货,将打破国外对核岛主设备关键锻件的封锁。
在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方面,由于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可靠性要求高,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核电站主泵均为国外进口,因此主泵的自主设计和制造是我国推进核电自主化的重点和难点。在福清和方家山项目主泵的采购过程中,中核工业集团始终坚持主泵国产化的主导思想。在哈电与国外企业签订的分包和技术转让合同中明确规定,由哈电完成最后两台主泵的制造工作,从而也真正实现了主泵的国产化和技术转让。
在海水循环泵方面,我国制造企业通过研发,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以来该设备由国外制造商垄断供货的格局。而核级阀门目前的国产化率也达到了60%。
近年来,中广核集团与国内制造企业一道,通过依托项目,大大提高了核电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据了解,在核岛主设备和关键锻件方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主设备大型锻件的研发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红沿河、宁德和阳江依托项目核岛主设备的大部分关键锻件,由一重、二重和上重供货,其中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的全套锻件。
此外,红沿河、宁德和阳江项目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安注箱、控制棒驱动机构、主泵和主管道等核岛主设备,已全部由一重、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站集团和川化机等企业独立承担供货任务。目前,中广核集团红沿河、宁德和阳江等项目的核岛阀门国产推进工作已经全面落实。超过90%的闸阀、截止阀和止回阀实现国产化,率先突破核一级截止阀在国内商用核电站的国产化;实现部分核级安全阀国产化,部分气动调节阀国产化;全部蝶阀、球阀实现国产化,95%隔膜阀实现国产化。
核电发展亟待设备先行
当前,中国的核电建设正在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我国的核电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论证,并计划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沿海核电发展,同时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由此看来,中国核电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核电装备同样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不过,当前这样一个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核电市场,却对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设备供应或将成为制约核电建设进度的瓶颈问题。
来源:中国工业报